紡織品整理是提升紡織品外觀、內在品質和應用性能的關鍵步驟,通常發(fā)生在染整加工的后期,因此也被稱為后整理。其中,有機硅整理劑以其獨特的性能在紡織品整理中占據重要地位。有機硅整理劑,以硅油為主要成分,通過物理或化學作用與紡織品纖維結合,賦予紡織品柔軟、拒水、防污、防縮防皺等多種性能,是實現紡織品高附加值化和功能化的重要手段。
一、有機硅柔軟整理劑
在紡織品加工過程中,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原始柔軟性會因煉漂和印染工藝而降低。為了恢復并增強織物的柔軟度,有機硅柔軟劑被廣泛使用。這類柔軟劑能夠降低纖維間的摩擦系數,從而提供柔軟、平滑的手感。改性硅油作為有機硅柔軟劑的主要成分,通過與纖維的交聯反應,形成有序排列,有效提升織物的柔軟性和靈活性。
織物的柔軟性是一個復雜的評價體系,涉及觸覺和視覺的綜合感受,包括柔軟度、平滑度、彈性、光澤等多個維度。由于缺乏定量標準,柔軟性的評估通常依賴于個人的主觀感受。
二、有機硅柔軟劑的使用要求
穩(wěn)定性:有機硅柔軟劑在各種整理條件下應保持穩(wěn)定,包括剪切穩(wěn)定性和熱穩(wěn)定性,確保在高速剪切和高溫處理下不發(fā)生漂油和分層現象。
色彩保護:柔軟劑應保持織物的白度和染色牢度,避免對漂白織物產生黃變,對色布或印花布的色差應盡可能小。
耐熱性:整理后的織物在受熱時顏色應保持穩(wěn)定,不產生變色,且長期貯存過程中不應出現色澤、手感和嗅味的變化。
安全性:柔軟整理后的織物與皮膚接觸時,應無不良影響,確保使用安全。
三、有機硅類柔軟劑生產應用演變
在國內的生產和應用經歷了顯著的演變,可以概括為以下四代:
第一代:端羥基的高分子量聚硅氧烷乳液(羥乳),基于八甲基環(huán)四硅氧烷(D4)、水、乳化劑、催化劑等原料的乳液聚合而成。這一代產品主要通過乳液聚合制備,為紡織品提供了一定的柔軟性能,但可能存在與織物結合不夠牢固、不耐水洗等局限性。
第二代:聚醚改性硅油,由甲基含氫硅油與末端帶有不飽和鍵的聚乙二醇、聚丙二醇等聚醚進行硅氫加成反應制成。通過聚醚改性,改善了織物的柔軟性和平滑性,但可能在柔軟性和整理效果耐久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間。
第三代:帶活性基團的聚硅氧烷乳液,聚合方法與羥乳基本相同,但在原料中加入了硅烷偶聯劑,并引入了如氨基、環(huán)氧基等活性基團。活性基團的引入顯著提高了織物的柔軟性、平滑性、彈性和整理效果的耐久性。然而,這類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破乳、漂油現象,且由于使用離子型表面活性劑,其乳液呈強陽離子或陰離子性,與其他助劑的配伍性較差。
第四代:以氨基硅油為代表的改性硅油,通常將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稱為標準氨基硅油,其他氨取代基聚硅氧烷稱為改性氨基硅油。氨基硅油由于氨基的強極性,與纖維表面的羥基、羧基等相互作用,形成牢固的取向和吸附,有效降低纖維間的摩擦系數,使織物手感柔軟。氨基硅油易于被適當的表面活性劑乳化成穩(wěn)定透明的微乳液,便于應用。
第四代有機硅產品(氨基改性硅油)已成為市場上的主流含硅柔軟劑。
聲明:本文內容及配圖由作者撰寫或者相關學習交流網站轉載。文章僅作為同行間學習交流,科學普及作用。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(guī)問題,請聯系本站處理。